圓蔥
洋蔥(學名:Allium cepa L.)是百合科、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。鱗莖粗大,近球狀;紙質至薄革質,內皮肥厚,肉質,葉片圓筒狀,中空,中部以下最粗,向上漸狹,比花葶短,花葶粗壯,高可達1米,傘形花序球狀,具多而密集的花;花粉白色;花被片具綠色中脈,矩圓狀卵形,花絲等長,子房近球狀,腹縫線基部具有簾的凹陷蜜穴;5~7月開花結果。
原產亞洲西部,中國內外均廣泛栽培。是中國主栽蔬菜之一。中國的洋蔥產地主要有福建、山東、甘肅、內蒙古、新疆等地。
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,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,降低血黏度,可用于降低血壓、提神醒腦、緩解壓力、預防感冒。此外,洋蔥還能清除體內氧自由基,增強新陳代謝能力,抗衰老,預防骨質疏松,是適合中老年人的保健食物。
洋蔥原產于中亞或西亞,現有很多不同的品種,已經用于世界各地的食物。在公元前一千年的古埃及石刻中就有收獲洋蔥的圖畫,之后傳到地中海區。西漢時,張騫通西域,從西域帶回許多物種。當時在西域已經有種植洋蔥的記錄。地理大發現之后,由歐洲向世界傳播。16世紀,傳入北美洲。17世紀傳到日本。18世紀時,《嶺南雜記》記載洋蔥由歐洲白人傳入澳門,在廣東一帶栽種。
根據車城鄉公所的資料,1912年一位在淡水任教的日本小學老師,首次由日本把洋蔥引進臺灣。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自1918年起,在臺灣各地試驗栽植洋蔥,但是成效不佳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,臺灣省農業試驗所在省農林廳和農復會的贊助下,繼續引進各品種洋蔥,在臺灣各地試種。在臺灣南部云林、嘉義、臺南、屏東一帶種植成功,恒春、楓港、車城等地成為臺灣最大洋蔥產地。
洋蔥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。根弦線狀,濃綠色圓筒形中空葉子,表面有蠟質;葉鞘肥厚呈鱗片狀,密集于短縮莖的周圍,形成鱗莖(俗稱蔥頭);傘狀花序,白色小花;蒴果。根莖外邊包著一層薄薄的皮(白、黃或紅色),里面是一層一層的肉,一般是白色或淡黃色。
洋蔥的胚根入土后不久便會萎縮,因而沒有主根,其根為弦狀須根,著生于短縮莖盤的基部,根系較弱,無根毛,根系主要密集分布在20cm的表土層中,故耐旱性較弱,吸收肥水能力能力較弱。根系生長溫度較地上低,地溫5攝氏度時,根系即開始生長,10~15攝氏度最適,24~25攝氏度時生長緩慢。
洋蔥的莖在營養生長時期,莖短縮形成扁圓錐形的莖盤,莖盤下部為盤踵,莖盤上部環生圓圈筒形的葉鞘和枝芽,下面生長須根。成熟鱗莖的盤踵組織干縮硬化,能阻止水分進入鱗莖。因此,盤踵可以控制根的過早生長或鱗莖過早萌發,生殖生長時期,植株經受低溫和長日照條件,生長錐開始花芽分化,抽生花薹,花薹筒狀,中空,中部膨大,有臘粉,頂端形成花序,能開花結實。頂球洋蔥由于花期退化,在花苞中形成氣生鱗莖。
洋蔥的葉由葉身和葉鞘兩部分組成,由葉鞘部分形成假莖和鱗莖,葉身暗綠色,呈圓筒狀,中空,腹部有凹溝(是幼苗期區別于大蔥的形態標志之一)。洋蔥的管狀葉直立生長,具有較小的葉面積,葉表面被有較厚的蠟粉,是一種抗旱的生態特征。
花葶粗壯,高可達1m,中空的圓筒狀,在中部以下膨大,向上漸狹,下部被葉鞘;總苞2~3裂;傘形花序球狀,具多而密集的花;小花梗長約2.5cm?;ǚ郯咨?;花被片具綠色中脈,矩圓狀卵形,長4~5mm,寬約2mm;花絲等長,稍長于花被片,約在基部1/5處合生,合生部分下部的1/2與花被片貼生,內輪花絲的基部極為擴大,擴大部分每側各具1齒,外輪的錐形;子房:近球狀,腹縫線基部具有簾的凹陷蜜穴;花柱長約4mm?;ü?~7月。